”鬼火“现象
所谓”鬼火“现象,就是LED灯断电后仍有微弱发光的情况,核心原因是电路中残留了微量电流,本质上是电容放电或者是火线漏电导致的。
原因分析
1.开关控零线,火线持续供电
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如果接线时,开关控制的是零线而非火线,那么即使开关断开,LED 灯的火线端仍会持续带电。火线与零线、地线之间存在的微小电容,会积累微量电荷并向 LED 灯供电,使其发出微弱光。
2.灯具内部电容残留电荷
LED 灯具的驱动电源内部含有电容。电容的特性是断电后不会立即放电,会残留一部分电荷。这些残留电荷会持续为 LED 灯珠供电,导致灯具在断电后仍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,直到电荷完全释放。
3.线路或开关存在微弱漏电
电线老化、绝缘层破损,或开关内部触点氧化,都可能导致轻微漏电。虽然漏电量极小,不足以让灯正常亮起,但足以驱动 LED 这种低功耗元件发出微弱的 “鬼火”。
4.驱动电源没有真正关断
信号控制类的灯具,收到关闭信号时,若内置的驱动电源没有真正关断,无法彻底钳制电流电压输出,也会持续“鬼火”。0~100%信号,0为关断,但内置电源接收到0%信号时,没有真正执行,还存在若干百分比的输出。
解决办法
1.修正开关接线,控火线
将开关控制线由 “零线” 改为 “火线”,彻底切断灯具的供电回路,避免火线持续带电。
2.更换灯具驱动电源
若怀疑是驱动电源内电容放电导致,更换质量合格的LED驱动电源。但是LED驱动电源往往占了整个灯具一半的成本,换电源等于换整灯,所以还需自行斟酌。若真是电容放电导致“鬼火”,其实等待电容彻底放完电后,灯就不会亮,问题也可忽视。
3.并联电阻释放残留电流
灯具的输入端并联一个 1MΩ 左右的泄流电阻。电阻可以帮助电路中的残留电荷快速释放。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,勉强算是一种办法。
4.修正驱动电源的电路
调光电源总体要求是“线性升降,能关断”。若内置的调光驱动电源不能准确执行调光信号,治标的办法,是外部控制系统在发出0%信号时后,关闭其整条电路的外部供电。治本的办法,是重新修正灯具驱动电源的电路设计。同一个灯具厂商,若其两批灯具,一批能信号关断,一批不能信号关断,问题显而易见。
明火
“鬼火”和“明火”不一样。在没有接外部调光器的情况下,单纯只通电,灯具就已发亮,已经不属于“鬼火”,属于“明火”。“鬼火”,等待一段时间后,电容放电关闭,灯具会彻底熄灭,而“明火”一直会亮,实际上就是通电就亮,起步就是1档,没有“熄火”功能。
“明火”情况,外部信号的开灯、关灯控制实际失效,只能通过控制外部供电解决。
伪接地
金属外壳的LED灯,其内置驱动电源将外壳作为地,但是灯具外壳实际没有接外部的地,属于“伪接地”。
“伪接地”的欺骗性在于,灯具内部将外壳作为地(拆开灯具会发现确实有黄绿双色线假模假样接在外壳上),但是外部插头连接线,却没有留地线,只有火线和零线两条线。既然设计了接地,为什么又不实际接地?迷之操作,百思不解。
1.漏电时直接引发触电
当灯具内部电源或线路发生故障,导致火线与金属外壳接触时,外壳会带电。由于未接外部大地,电流无法通过地线导入地下,而是会残留在外壳上。此时若人触摸外壳,电流会通过人体流入大地,造成触电事故。
2.无法触发漏电保护装置
电路中常见的漏电保护器(RCD),需检测到火线与零线的电流差达到阈值才会跳闸。若外壳未接外部大地,漏电电流无法形成回路,漏电保护器不会触发动作,无法切断电源,进一步放大了触电风险。
3.外壳带电状态持续存在
即使灯具处于断电状态,若内部电容残留电荷且电路存在故障,带电的外壳也无法通过外部地线释放电荷,会长期保持带电状态,形成 “隐形危险源”。人体接触其外壳,会感觉发麻。
4.影响信号控制
信号控制类灯具,若“伪接地”,容易影响信号控制的有效性。信号为弱电。弱电电压低,波形偏弱,收发信号、执行过程容易受电磁影响,“伪接地”没有将附着电荷导入大地,寄生电容往往会击穿外部调光设备。
解决办法
查看灯具电源线,若只有火线零线两条线,即属于“伪接地“。更换电源线,增加地线,将地线连接外壳或者是内部地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