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提货时间和质保时限的声明

对于不按合同和约定办事,要求缩短工期,提前发货,我们将视为客户放弃产品质保。

对于控制类产品,特别是通信类电子控制产品,业内一般从下单到出厂,时间为两到三个月。之所以有这个时间周期,除了备料、生产外,还要进行重要的一环:老化测试。贴片、组装、回流焊温控等环节如果有瑕疵,在室温下看不出故障,只有到老化车间进行老化测试才能提高产品合格率。根据产品用途、精密度、设计要求、通信要求,老化工艺都不一样,老化时间和反复测试的流程均有不同。

一旦省略了老化、测试过程,出厂的产品就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。

而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,有订单合同本来约定20天交付,但客户却中途要求提前一周交付;订单合同计划1个月交付,但中途要求提前15天甚至提前20天交付。老化和测试时间不够,一旦出现产品问题,容易引起双方纠纷。

作为物联网领域专业的ODM厂商,我们深知产品质量重如泰山,希望大家理解。

备料不备货和交货期

解决应用场景的物联需求, 是一个系统。系统肯定不是单品,而是一组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结合。现在就算是植物灯这种单品,也没有现货,都需要预定。绝大多数工厂都是”备料不备货“。原因是:

1、最终产品的形态、参数、价格都是变动的,特别是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,最终产品要适应客户和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。

2、材料和最终产品相比,价格、参数、形态比较稳定,也容易变现。

3、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快,备货当天,产品就开启贬值过程。

懂行的都知道备料不备货的重要性,外行的往往振振有词但又不承担风险。

按照每个SKU(最小库存单位)备货200个、单个成本200元计算,我们目前590多个SKU,就是库存2360万元。而这些产品,每月都产生库存费,折旧,贬值。一旦产品升级,就要翻出来升级代码,改变形态,成本巨大。

集成商、制造商自己有交货期,但往往不给供应商供货期。注意,如果供货商是零配件供货商,这属于材料,基本都有现货。如果供应商是整体系统提供商,如物联网系统,就需要供货期。供货期包括:生产、测试、老化。压缩系统供应商的交货期,最终吃亏的是供需双方,测试、老化占整个供货期的三分之一时间甚至更长。

现实中屡屡出现集成商接了订单,收了客户的货款,把属于自己生产的东西做完了,才想起来给物联网系统供应商下单,猛然发现工期不够,且物联网系统供应商排单已满,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催促物联网系统供应商生产上,于是测试、老化工序被挤没了,最终客户安装后,一堆问题出现,三方都受伤。这类情况反复出现,形成恶性循环。